阿里康网
母婴
快速搜索

基金"一对多"遭遇产前阵痛

2015年03月26日

  编者按:备受基金公司期待的“一对多”业务在接近诞生之际遭遇阵痛。因为代销渠道分成的矛盾让几大银行的暗中抵制成功,而各路诸侯打响的客户保卫战无形之中也增添了它“顺产”的阻力。但据悉,监管部门的态度并未动摇,本周小规模试水可能性大增。      据媒体报道,因监管部门反对给代销渠道分成,国内几大行暗中抵制,原本预期上周末会拿到批文的基金“一对多”业务最终被推延。

   据透露,8月21日监管部门统一退回了各基金公司递交的专户材料,一些基金公司不得不将代销渠道转向中小银行,以求快速通过监管部门“备案”。       而就在24日,有消息称证监会已紧急就银行代销渠道召集沟通会。预计最早一批“一对多”专户,可能在本周三、周四拿到批文。但重新报备后,一些基金公司的报单数量大大减少,基金“一对多”专户首批的规模可能会远低于预期。

   监管层否决银行提成

   由于“一对多”的资金门槛由“一对一”专户的5000万元降低至100万元,各家基金公司此前斗志昂扬。但上周五,专户材料突然被监管部门统一退回。而监管部门“反对”的起因,则是作为渠道销售的商业银行分成。

   根据“一对多”业务有关规定,该业务可不收取申购、赎回费,但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应不得低于同类型公募基金的60%,并可提取不高于所管理资产在该期间净收益的20%的业绩报酬。     

   但对于不收取申赎费用的基金“一对多”业务,银行与基金公司达成的协议是:不仅大部分管理费归银行所有,且一旦盈利,不少基金公司取得的20%业绩提成中,5%归银行所有,一些分成甚至高达10%,即提成必须对半分。  

   这一庞大的分成计划,让监管部门“心惊”,因为这也意味着,众多基金公司可能在业务开展之初处于亏损状态。      各路诸侯打响客户保卫战     由于在进入门槛、销售方式以及投资灵活性上,与目前信托公司发行的阳光私募非常相似,业界之前普遍注意到,“一对多”的出现将对私募基金领域产生直接的冲击。

   “相比于私募基金,券商特别是券商经纪业务部门可能受到的冲击,是不可忽视的。”8月21日,谈及即将开闸的基金“一对多”业务,北京一家知名券商经纪业务高层指出,“一对多”产品的进入门槛为100万,与目前大部分券商营业部50万-100万交易市值的核心客户高度重叠。   据悉,目前以信托为代表的私募机构,通过银行渠道发行产品,其业绩提成大约是5个点,即如果盈利,私募将收取20个点的盈利提成,其中5个点返还给银行。业内人士认为,私募如此的代销费用让银行已经“吃”习惯了,自然不会接受一对多的分成模式。

   而各大券商也已经数次提醒客户经理要注意,基金“一对多”产品对券商核心客户争夺的新课题。深圳一家知名券商经纪业务总监感叹,“券商营业部核心客户将遭遇‘一对多’冲击的事实已经摆在每家券商的面前”。这也无形之中增加了基金“一对多”业务试水的阻力。     

   本周小规模试水可能性大

   据悉,在监管部门退回材料之后,各基金公司立即与银行重新沟通协商,目前基金公司的态度出奇一致:“规定不能做的事情,绝对会按照会里的要求来做。”   据悉,目前几大银行中,交通银行对“一对多”业务表现出较大支持,愿意接受“取消业绩提成”这一安排,交银施罗德等公司已将修改过的专户材料重新递交监管部门。

   但以工商银行为代表的一些大银行,不愿接受没有业绩提成的专户业务。“对银行来说,专户的客户资金量都很大,是他们的钻石客户,如果专户做亏了,银行客户经理也要承受比较大的压力,没有业绩提成,对他们来说动力确实不大。”一位知情人士如是分析。      一位基金业人士指出:“这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主要是几大行不愿意,现在一些中小银行已经松口了,可以不分成,但管理费多分一点。现在大家都把头转向小银行,客户有这个需求,大银行一直不做,压力也很大。”

   消息人士称,按照监管部门的审批速度,预计最快本周三或周四,首批“一对多”专户业务将可获批,但由于与之前的递交材料相比,递交材料的公司有所减少,各公司递交的产品数量也有所减少,众人瞩目的“一对多”业务,可能只是小规模的试水行为。

   上述人士透露,为了推动“一对多”业务顺利开展,中国证监会昨天下午召集所有具备基金代销资格的银行机构开会沟通,一些银行原则性同意,为了支持第一批专户的顺利“出海”,银行将继续支持已经签约的专户。

相关阅读